顾名思义,地缘,指的是一个国家的地形、地貌、气候、物产、资源,与其他国家的相对位置和厉害关系等自然环境与自然条件。地缘是一个国家无法改变的因素,所以地缘因素决定一个国家很多事情,从内政到外交都是如此。政治是管理众人之事(孙中山先生简单而又精妙的定义)。一个国家随着地缘的不同,这个国家的生产环境与发展条件自然不同。这种由地缘带动的生存行为、管理法则与发展规律,称之为地缘政治。地缘政治,也可以解释为一个国家地理上的特点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各项政策和命运。全球范围内在所有研究政治的法则中,地缘政治是最有力的,因为至少它的源头——地缘,是固定和客观的(最有说服力)。同理,全球范围内在所有研究政治的法则中,根据政客间的私人恩怨或个人看法所做的论述或结论是最无力的(纠缠在政客间的对话甚至对骂里面是肤浅和浪费时间的)。故此,从地缘政治看国际形势的演变和预测未来的发展才是正道。因为任何一个国家,地缘政治决定国家战略,也可以说地缘政治是决定一个国家发展与战略最重要的因素。道理很简单就如中国的俗话:“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亦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法则)“远亲不如近邻”(从国与国的关系讲,朋友可以选择,但邻居是无法选择的,要世代相处下去)。地缘政治一旦形成,要改变是非常困难的。不同地缘政治的国家所选择的国家战略是完全不同的,特别是在军事和国防上,大陆国家偏重陆防,强调陆军;海岛国家偏重海防,强调海军。这是显而易见和非常自然的。在全球范围内具有特定性、相对性、长久性、稳定性、唯一性的特殊的地缘政治国家,笔者暂将此类国家统称为“特殊地缘政治国家”(此初步定义包括特殊环境、特殊条件、特殊功能、特殊作用、特殊意义等,其最终定义有待全球学术界研究达成广泛共识之后严谨得出,因为“特殊”与“一般”是一对对立统一的矛盾,特殊性中蕴含着一般性,但不能代表一般性,一般性中存在着特殊性,又让一般性转化为特殊性成为可能)。
欧洲的波兰和亚洲的朝鲜,笔者认为就属于典型的“特殊地缘政治国家”。也可以说是解读“特殊地缘政治国家”最明显的例子。波兰和朝鲜这两个国家都和强国相邻。波兰位于德俄两国之间,朝鲜位于中俄日三国势力范围的交会处(加之特别是美国这个域外大国又“多管闲事”加入朝鲜半岛这个地区的争夺)。也正是由于这种特殊地缘政治,决定了波兰和朝鲜这两个国家在历史上可谓“命运多舛”,直到如今依然可谓“不太安宁”。
先说欧洲的波兰,只要打开地图好好看看,其实就可以清楚地知道波兰的地缘政治环境到底有多么特殊了。从地理位置角度来看,波兰的西边是德国,东北边是俄罗斯,东边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这两个前苏联国家,南边是捷克、斯洛伐克这两个“炸药桶”似的邻邦,北边是波罗的海(亦是长期被德国与俄罗斯控制的领域)。在这些国家中一旦有某个国家不安分守己或无事生非,“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往往第一个无端受祸的就是波兰。从地形特征角度来看,波兰地势平坦(国土面积大部分处于低矮的波德平原,略有起伏,海拔200米以下的地区占全国面积的70%以上),可谓“一马平川”。从民族与社会发展角度来看,波兰在日耳曼民族和斯拉夫民族这两个强悍民族“夹缝”中生存(俄罗斯人属斯拉夫人的一部,斯拉夫人源于波兰的维斯瓦河,在罗马帝国时期与日耳曼人、凯尔特人一起被罗马人并称为欧洲的“三大蛮族”)。从史实角度上看,其实波兰建国是在1025年,由博莱斯瓦夫一世加冕为波兰国王,这时候的波兰王国还是算蛮强大的,但是自从16世纪初,波兰王国和立陶宛大公国合并为波兰第一共和国起,就开始“厄运不断”(分析原因主要是波兰统治出了问题,国内起义不断,上层精英昏招频出)。而那个时候,偏偏俄罗斯开始崛起……1654年,波兰被迫应战,却输掉了第聂伯河以东的乌克兰。1655年,当时的欧洲强国瑞典迢迢渡海而来跟波兰大干了一战,波兰又赔了不少土地。紧接着就是欧洲各国为了争夺波兰而展开的两次北方战争,战争过程本文不再赘述,只需记住这一点就行——反正就是瑞典、俄、奥、法、西、撒丁这几个当时欧洲列强在波兰的领土上反复厮杀。虽然直接打仗时间并不算长,但几个国家往死里打,还让波兰出兵支持,闹得波兰民不聊生。再后来,这几个国家觉得用武力解决问题总不是个办法,然后他们坐在一起,先是俄、普、奥三国签订了第一次瓜分波兰的条约,然后俄、普又签订了第二次瓜分波兰的条约。再后来俄、奥又签订第三次瓜分波兰的条约……总之如此折腾之下,波兰原本1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被全部瓜分完了……直接后果就是导致这个已经存在了800年的国家消失了……成千上万的年轻波兰人加入法国人的军队,希望法国人能帮助波兰人建国,结果是拿破仑应付式地就在波兰中部建立了一个华沙公国作为法国的“卫星国”,被胜利冲昏头脑的拿破仑似乎忘记了那么多为他舍身卖命的波兰人。当拿破仑倒台之后,俄罗斯又回来了,象征性建立了波兰王国,不过国王还是由俄罗斯沙皇来兼任。当苏联成立后,宣布废除俄罗斯帝国与普、奥签订的关于瓜分波兰的一切条约。此时奥匈帝国和德国趋于崩解,也算是抓住了一战后的有利时机,波兰才得以复国。不过复国后的波兰,没有喘息多久,二战的时候又被德国闪袭,继而又被苏联瓜分东部领土……总的来说,历史上的波兰日子真的过得很“凄凉”,可谓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灾难深重”的国家:古代波兰强势德国弱势时,德国至少有山可以防御;俄罗斯被波兰“欺负”时,打不过可以向东跑。最后波兰弱势时,三次被瓜分,亡国几百年。当然,不管过去、现在、将来国家之间关系如何,历史总是应该客观实际的。值得一提的是,也有某些历史学者分析认为历史上的波兰也有“作死”(No zuo no die)的时候:一是在苏联放弃对它的瓜分协议后,波兰贪心不足索要更多领土,马上向苏联开战;二是在二战前夕,它还倒向支持纳粹德国,结果反而引火烧身。
当今波兰在俄罗斯地缘政治上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显然亦是毫无疑问的:一是波兰的独特地理空间有助于俄罗斯对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立陶宛和乌克兰作为西防御阵线的影响,在俄罗斯边缘形成一条天然的防御缓冲地带,从而避免同美国的直接冲突;二是波兰作为俄罗斯进入德国的重要通道,对东欧的控制进而辐射整个欧洲具有至为特别重要的支轴作用和影响。无论是过去俄国沙皇的扩张、苏联第一次和第二次的帝国主义战争期间,抑或是俄罗斯在世界政治中心地位的重返,其在地缘方面的战略目标始终保持着惊人的相似,即对波兰的控制之于俄国的安全保障极为重要——意味着控制东欧进而辐射整个欧洲的关键。在地缘政治的中心战略中,每一条战线的政治争夺都很可能取决于取得或保持对某个关键国家的控制,而这些个国家往往意味着在各自所在区域的重要支轴作用。波兰特殊地缘政治这条战线的至要性在美俄对抗的最初阶段便显示了出来,这就能够说明为什么波兰问题成为了二战期间美俄英大国间交涉持续时间最久、谈判次数最多的一个问题的原因。这不但包括了重组当时的波兰政府问题(扶植一个强有力的亲苏波兰政权,排除一九三九年建立的驻在伦敦的波兰流亡政府),而且也将波兰东部的边界按照寇松线进行了重新划定,以保证将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归入苏联的版图,并以牺牲德国的方式将波兰的西界向德国推进至奥德河一线。历史清楚地表明,只有同波兰保持一种重要的特殊关系,俄罗斯才能够保障向西扩张的长期竞争能力,从而在政治力量上产生重要影响。过去美苏斗争,在一个时期,有四十多年时间,苏联的力量在波兰占了上风,那时,苏联不但影响了大半个全球,而且是世界上土地面积最大的国家(面积约一千七百零七点五四万平方公里的俄罗斯仅占过去苏联时期领土面积的百分之七十六)。后来,西方意识的渗透和策动,波兰的波兹南事件和匈牙利事件成为了东欧剧变的催化剂,从此苏联就走下坡路并最终导致了解体。在美国方面,为了取得全球范围的战略部署,扼制俄罗斯重返欧亚大陆同样是先决条件。由于波兰这一阵线所涉及的利害关系具有战略的决定性意义和重要的催化作用,因此波兰的政治倾向也同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显然,如果要把俄罗斯排除在欧洲之外或使它处于边缘地位,那么波兰的战略影响将是决定性的——一个脱离了俄罗斯影响的东欧将极大地损害俄罗斯的重新兴起,而遏制和瓦解俄罗斯在东欧的作用,则相当于最终削弱俄罗斯在整个欧洲力量的影响和确保美国对欧洲阵营的控制,从而真正意义上地扼制住俄罗斯重返欧亚大陆的重要通道,进而把美国在阿富汗和中东地区的石油控制保护起来。由于俄罗斯和美国在欧亚大陆和阿拉伯世界等重要地缘战略利益的大相径庭,因此,尽管华约的崩溃已经使得以波兰为代表的苏联地缘政治“卫星国”迅速地倒向北约和欧盟,但美国仍旧为遏制俄罗斯而部署欧洲导弹防御系统的计划。作为欧洲战线的战略要害国家,如何巩固美国在欧洲阵营的控制力量,使之完全隔绝于俄罗斯的政治和军事影响,以及如何将波兰乃至整个欧洲力量留在自己的营垒之中,将是美俄之间的一场政治意志和军事实力相互复杂交错的全球性争夺。当然,还要看到这样一种情况:即美国是要助长区域性冲突的所谓加强北约合作以及阻止俄罗斯或伊朗的军事威胁,都是华盛顿认为俄罗斯更新战略核力量的威胁与美国战略利益相悖,且难以容许俄罗斯发挥与苏联地缘影响力相一致的广泛作用。如今美国毫不减少对俄罗斯的这种担心,即使区域性的冲突可能使美国突然陷入与俄罗斯的正面冲突之中。华盛顿为了使自己能够削弱迄今一直被认为是俄罗斯重要支点区域(比如西亚的叙利亚、伊朗和东欧地区)的优势地位,美国竭力推动自身在联合国和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影响力,以满足其打造战略前沿高地的需要——国际形势如此复杂正是美国不断制造紧张局势造成的。根据海内外媒体公开报道,当地时间2018年4月13日晚间,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对叙利亚实施精确打击,英法共同参与。叙利亚已对美英法三国的空袭进行了反击。有媒体分析认为:这次与美一起发动的只有英法,却没有德国(原因是俄罗斯的输油管道是通过波罗的海直接连接到德国)。俄罗斯的态度一直很强硬,是不会轻易向欧美投降的(因为如果保住叙利亚,俄罗斯就能保持一级“棋手”的位置;反之,如果丢掉叙利亚,俄罗斯就从“棋手”位置上跌落成为一个二流国家)。也可以说,相对于俄罗斯来说,叙利亚就是特殊地缘政治国家。所以俄罗斯肯定不会坐视不管。以上例子,也更加充分说明,特殊地缘政治国家,果然不一般,真是可谓“非同寻常”。
接下来,说说亚洲的朝鲜。据史料记载:1392年,李成桂推翻高丽王朝,自立为王,创建朝鲜王朝。为争取明朝的支持,李成桂参考了高丽古名“朝鲜”和李父就仕之地“和宁”,遣使请明太祖朱元璋裁定国号。朱元璋认为“朝鲜”是古名,而且“朝日鲜明”出处文雅,因此裁定朝鲜为新国名。1948年9月9日,朝鲜劳动党领导人金日成在朝鲜半岛北半部建国时,采用了“朝鲜”这一国号,定国名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位于亚洲东部,朝鲜半岛北半部。北部与中国为邻,东北与俄罗斯接壤,南部以军事分界线三八线与韩国相邻。朝鲜半岛三面环海,东为日本海(包括东朝鲜湾),西南为黄海(包括西朝鲜湾)。山地约占国土面积80%。半岛海岸线全长约17300公里(包括岛屿海岸线)。平壤地势较为平坦,地形主要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平均海拔27米。历史上日本一旦聚集了相当的力量,就会大举侵略中国大陆。侵略的途径没有例外,都是经由朝鲜半岛,因为朝鲜半岛的南端距离日本的本州与九州都非常近,不过隔着一个宽度一百五十公里的对马海峡。如果日本以对马岛为跳板从对马岛出兵,那么距离朝鲜半岛就只有五十公里。晴天的时候,从日本的对马岛可以清楚看到朝鲜半岛的釜山。想想看,这对日本人的多么大的诱惑。历史上,日本曾经三次大举入侵朝鲜半岛,分别是在唐朝、明朝和清朝,每次都是日本不宣而战而中国仓促应战。前两次中国获胜,尤其明朝的中日之战规模宏大,失败的日本大将丰臣秀吉在内外交困中去世,随后的1596年中日海战是十六世纪人类最大的海战,中国水师以损失一百多艘战舰歼灭了日本四百五十艘战舰,就此全歼日本侵略军,结束这场战争。第三次中日之战发生在1894年的清朝,中国战败。中国不但损失了全部的北洋舰队,而且丢掉了朝鲜半岛、台湾与澎湖,并且赔款白银二亿三千万两,相当于日本四年半的财政收入。以前中国战胜日本,不过是保护了朝鲜半岛这个门户,重新稳住了大陆,并没有获得新的领土与财富,因为中国并不稀罕日本那几个小岛,而且中国人大度大量,也没有要求任何赔款,所以日本并没有真正得到惩罚。但是中国一旦战败就不得了了,日本不像中国会就此收手,而是步步逼近,没完没了的步步逼近。日本军队从朝鲜半岛进入东北,占据东北后,在进军华北,然后就爆发了中日全面战争,占据了沿海的半个中国,最后导致珍珠港事变和世界大战。日本在二战无条件投降后有了两项重大的改变,那就是美军进驻日本,并且替日本制定了“和平宪法”。但是七十多年后的今天,我们看到这两项改变已经出现松动。在美国国力的衰落和安倍政府的强势主导下,日本极力运作,企图恢复二战前的国际地位。“集体自卫权”的成功解禁使“和平宪法”形同虚设,美军撤出日本也是迟早的事,国际形势又回到二十世纪的初期,不过这次是美日同盟对抗中国。侵略与掠夺是地缘政治下所形成的日本国家战略,其中自然也包括了日本的民族性。历史告诉我们,日本的侵略成性是不可能改变的,只不过会因为对手的强大被暂时压抑而已。在解释地缘政治方面,曾有日本人假设:假如七七事变前,日本不仅不继续进攻中国,相反归还中国领地并与中国结盟,专心经营东南亚,是否和俄国或者美国有一战的实力呢?答案是没有!虽然说中国战场拖着几百万日军,但是中国的资源日本也是获得不少好处,不然哪来那么多飞机航母偷袭美国?就是算上东南亚和中国一半的领土资源,日本都没扛过美国,如果当时没有中国领土的资源,则是败的更快。日本的地理位置在亚洲最东北部,东面是一望无际太平洋,北面海洋天寒地冻处处结冰,南面面临中国东海也可算一望无际(琉球本不属于日本),西面是日本海,距离最近的朝鲜半岛要67公里。日本国土约75%属山地丘陵地带,小规模的山间盆地及平原散布全国。日本国内平原面积不大,大多都是小规模的冲积平原、海岸平原和洪积台地。当中最大的是首都东京所在的关东平原,面积约13000km2。其他规模较大平原则包括爱知县名古屋市一带的浓尾平原、大阪及京都两府附近的近畿平原、本州东北部宫城县的仙台平原,以及北海道西部的石狩平原等“县级”平原。可以说,日本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日本虽然可以在亚洲超脱陆路战争,置身事外首先工业化,但也决定了日本无法成为世界贸易中心和亚洲中心的实际。岛国的文化不是靠大河孕育的,是靠海洋捕捞(狩猎)和有限农耕孕育的,是狭隘的民族自尊包裹下的民族危机感的极端体现。日本地处亚洲最最东北角,想辐射统治亚洲,当遇到平原还好,遇到山脉、沙漠、热带雨林这种恶劣地形时,就正可谓“鞭长莫及”。朝鲜虽然多山,但毕竟离日本太近,怎么也能统治了。而远一点的中国恰恰是多山的国家,日本侵华期间无论在中国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如何“猖狂”,到了中国中西部山脉,就过不去了。东南亚的热带雨林,日本致死也没打通去印度的路。中国的山,东亚的海,东南亚的热带雨林,俄罗斯的寒冷冻土,一齐将日本和德国“会师”的美梦打得粉碎。在二十一世纪,要想在全球逐鹿群雄、问鼎世界权力的核心,可以说像日本这样的岛国是完全没有前途的,所以注定只能做“边缘国”与“仆从国”。因为地缘政治决定了他们的国家命运。1950年的朝鲜战争,美国陆军率领其他十六国的联军被中国志愿军从鸭绿江一直赶到北纬三十七度线,后来停在三十八度线形成僵持。中国志愿军之所以退到三十八度线是因为补给线过长。由于从航空母舰起飞的美国军机猛烈轰炸志愿军的补给线,造成志愿军每次攻击只能连续作战七天,这就是所说的“七日攻势”(美国李奇微将军的发现与命名)。中国志愿军前进七日,被迫撤退,再前进七日,再撤退,形成拉锯战。如果中国志愿军能够有一个月的补给,美国率领的“联合国军”早就被赶到海里了(果真如此哪里还有今天的韩国)。尽管美国一再对外夸耀美国的军力“全球无敌”,但至今无法交代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的失败,而这两次失败都是在亚洲,失败的主要原因都是中国的参战。1950年,中国陆军能在武器极度落后的条件下击败美国领导的“联合国军”,凭借的是旺盛的士气和杰出的谋略与战术。六十八年后的今天,中国解放军的武器系统已经赶上西方国家的装备,美国要想称霸世界是不可能的,特别是在中国的周边。朝鲜半岛成为冷战期间该地区主导的对抗场所,那是因为美国带领的十七国联军在朝鲜半岛被中国的志愿军打败,从鸭绿江一直被赶到三十八度线附近。这是美军历史上的第一次失败。1954年,在战争协定上,美国代表克拉克将军说:“我是第一个在没有胜利的战场上签字停火的美国将军”。朝鲜战争对美国威望打击之大是历史性的。美国竭力想忘掉朝鲜战争,但无法做到。对美国而言,朝鲜战争比越南战争更重要,因为朝鲜战争是正规战争,而越南战争是游击战。对一个大国而言,输掉一场游击战没什么,但是,输掉一场正规战,那就是大事了。更何况,朝鲜战争不是一场普通的正规战,是双方参战军队超过百万,伤亡也超过百万,交战时间长达三年半,火炮之猛烈超过二次世界大战的一场正规战。所以说,朝鲜战争对美国的创伤是历史性的。美国领导世界,是战争造成的偶然,不是历史应该有的常态。是违反历史潮流的,这种领导注定不可能持续,因为它违反地缘政治的规律。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在西点军校2014年毕业典礼上发表演讲时称,美国还要继续领导世界一百年。这是完全不可能的事(其实奥巴马自己也知道这不可能)。事实是,美国在二十一世纪发动的战争从来没有赢过,因为美国发动的战争从来没有一个完成它的政治使命,美国人自己也在反问美国对世界展现出什么样的能力?美国的领导力到底在哪里?美国的霸权是靠军事力量强撑住的。但是由于亚洲国家的经济蓬勃发展,军事力量也跟随上升,美国的军事力量已不足服众,特别是在亚洲,种种迹象显露美国的领导和美国制定的国际秩序早已松动并且开始分崩离析,新的国际秩序将逐渐形成。国家的发展,说穿了,就是根据地缘政治各自发展出最有效的战略。效率高的打败效率低的,如是而已。凭借特殊的地缘政治,美国“攻势现实主义”的战略方针为世界带来巨大的、永无休止和无法复原的灾难,而美国是唯一的受益国。更不幸的是,美国还想这样领导世界一百年,这个世界吃得消吗?
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有众多接壤邻国的大陆国家,同时又是一个拥有漫长海岸线、有众多海洋邻国的海洋国家,这在二十一世纪是成为全球大国与强国的必要条件。中国的地缘环境不但是独特的,而且优于任何其他国家。比如,中国邻邦俄罗斯,从地缘角度看,俄罗斯横跨欧亚美三个洲,俄罗斯地处寒带,海岸线虽然很长,但是缺乏不冻港;土地虽然很大,但是天寒地冻,无法支持大量人口。人口不足是制约俄罗斯最大的因素。再比如,中国邻邦印度,印度地处亚洲热带与热带,广大的平原能够生产足够的粮食支持庞大的人口;海岸线很长,又在全世界最繁忙的交通线上,纯粹就地缘而论,印度的自然条件和地缘环境也很不错,印度不能成为世界强国是由于其他的原因(在此不赘述),中国优于印度的地方是国土辽阔,这种战略纵深,不是印度可以相比,也不是人力可以解决的。中国地处温带,是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地区,这一点和美国非常相似。相对来说,中国滨海不滨洋,虽然在国防上会遭遇一些困难,但是这些困难并非人力不可解决,所以实际上并无大碍。地缘上,中国既是一个大陆国家,也是一个海洋大国,同时还是一个人口大国,这三方面的基础特性是全球独一无二的,这是中国与全世界交往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奠定了中国成为二十一世纪超级强国的基础。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立足国情,放眼世界,勇于自我革命、自我革新,探索出一条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中国和朝鲜同为社会主义国家,双边关系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中朝两国领导人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内3次会晤,为两党两国关系发展指明了方向,开启了中朝关系发展新篇章。朝鲜作出了将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的重大决定,朝鲜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也进入新的历史阶段。朝鲜实现政治稳定、经济发展、人民幸福,不仅符合朝鲜自己的期盼,也让中国这个近邻友邦感到欣慰。中国必将全力支持朝鲜集中力量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支持朝鲜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正如中国领导人所说,要把中朝传统友谊不断传承下去,发展得更好。
总而言之,清醒认识并深刻理解“特殊地缘政治国”,巩固和加强同“特殊地缘政治国”的团结与合作,加强相互支持和帮助,努力实现各自的梦想,为维护世界和地区和平稳定、繁荣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并同国际社会一道,推动实现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梦,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在全球范围内都具有重大意义 。(本文作者为联合国青年大会大中华区秘书长吴远辉研究员)
(责任编辑 王小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