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复旦大学教授 周文
“金砖四国”的概念,2001年11月在经济学家吉姆·奥尼尔撰写的《全球需要更好的经济金砖》一文中首次被提出。2003年10月,美国高盛公司发表一篇名为《与金砖四国一起梦想》的研究报告。这份报告预测,2050年世界经济格局经历剧烈调整后,金砖四国将悉数进入全球前六大经济体的行列,排名是中国、美国、印度、日本、巴西、俄罗斯。由此,人们的注意力开始被金砖国家所吸引,并为未来金砖国家友好合作机制创造了契机。
这几天,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正在中国厦门举行。此次会晤的主题是“深化金砖伙伴关系,开辟更加光明未来”。在这场全球瞩目的盛会背后,全球经济的情形却已发生了变化,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似乎被一些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思潮所掩盖。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是全球化的主导者。从15世纪地理大发现开始,欧美等西方国家开始跨越国家和地区的界限,把全球的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进行联通。伴随国家新自由主义的思潮,各种资源得以在全球范围内流通和配置。
美国的霸主地位正得益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美国的经济强国地位主要由其二战时兜售军火并依靠租借条约等,积累大量财富而得以巩固。之后,又借助布雷顿森林体系和马歇尔计划这两个重要的标志性事项,确立了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霸权地位。布雷顿森林体系和马歇尔计划还推动西欧自由贸易体系的建造,促进了全球经济向一体化合作迈进。
1944年7月,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镇举行的国际货币金融会议上,有关国家签署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议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议,确立了美元和黄金直接挂钩、其他国家货币和美元直接挂钩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由此,美元正式成为国际货币体系的中心。1947年至1951年实施的马歇尔计划进一步加速了美元的国际化。美国通过提供贷款给欧洲国家,促进了欧洲经济的复苏,减轻了西欧战后的重建问题,并转移了国内过剩产能,扩大了美元在国外流通规模和流通范围。
尽管布雷顿森林体系因不能够维持美元的汇率而于1971年解体,但这仍未能真正动摇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和已建立起来的制度安排。世界各国还是需要利用前期已积累的美元外汇储备进行贸易结算。美元依靠其作为国际货币的“惯性”特征和“自然垄断”特征,继续保持着国际货币体系的主导地位。同时,依靠美国强大的政治和经济力量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继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是,形势现在有了新的变化。伴随民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和反全球化的思潮,国际地缘政治的风险进一步加大,全球经济一体化进入到“盘整期”,美英等国的保护主义倾向开始抬头,反移民浪潮随之上升。而在过去,国家之间劳动力资源的相互流动曾被认为是全球化第三次浪潮。眼下,反移民政策毫无疑问会使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受到阻碍,过去形成的全球经济一体化格局面临严重挑战。
其实,此前也存在反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呼声,只是因为参与主体和目的的多样性,问题并不集中,也无法对发达国家政府决策产生重大影响,最多只是加强会议的安保防范而已。例如,绿色环保组织反对破坏环境、劳工组织呼吁提高工人待遇等抗议活动。
现在,多国贸易协定已出现重新谈判的迹象,加之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一些国家开始明显收回对国家主权的控制。它们的理由是,全球经济一体化意味着国家会减少与外部经济往来的限制,或者把这种限制权交给国际组织,而这显然是国家放弃部分主权。
英国公投脱欧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愿意继续接受欧盟各种规定的“管辖”,不愿把本国的经济管理权交给欧盟机构,而想依据宏观经济形势、按照本国的经济利益最大化和国家意志作出所谓自主决策。
面对全球经济的新形势,德国经济部长加布里尔也明确表示,对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定的进展并不看好。已生效多年的北美自贸协定也受到美国特朗普政府的一再质疑,现在又重新回到谈判阶段。
由此可见,西方大国的国家领导人支持全球化的立场均有所退缩。在这一新的变局下,金砖国家有必要通过更好的合作以共同迎接挑战。这是值得期待的。
(责任编辑 王小宽) |